基地位於桃園大溪,前臨大漢溪、左倚溪州山、後靠頭寮山嶺,西向面對視野遼闊的三層台地。大殿建築的前身為斜屋頂形式的三合院單層紅磚建築。
設計的構想依循舊有場域環境紋理開始,建築量體延續現有台地之地形逐層退縮,將大型的集會空間置於地下二層,以減少量體對環境的衝擊。建築形式呼應信眾對宗教建築的集體記憶,保留了原有斜屋頂意象,逐層退縮的平台在虛化的大屋頂下形塑連續而空間特性各異的半戶外空間。
設計初始由一條「成佛之道」的「路徑」將信眾帶入地下一層的下沈廣場而進入知客室,再往下一層進入信眾集會大廳,往上則為大雄寶殿。路徑依序而上,經過主要的連接樓梯進入三層的禪修空間,透過在三層外的半戶外活動平台,人們可以由內而外穿過屋頂至平台觀景,亦可回望高處之「佛」,其立意為:人身難得,聽聞佛法精進修鍊則可成「佛」。半戶外樓梯循序而上可達四層宣揚佛法的展覽空間及五層的藏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