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國小

太平國小站立在港西山頭,是基隆港都興盛衰敗的見證者。60年代因應西岸碼頭工人孩子的就學而建校,曾昌盛一時,然隨著產業轉型、人口外移與少子化,於2017廢校。在這迂迴迷宮似的山城,我們想像了一條連接山與海的路徑——從港灣碼頭出發、經由113巷沿著路標踏階而上,穿過太平國小抵達山後的登山步道,串聯城市與山林、人工與自然。怎麼做才能讓想像實現呢?

拆除圍牆是第一個動作,讓原本封閉的校區成為迎接市民的公共場域。新置入的建築元素均為木構造:一座外掛的樓梯,引發人們登高的想望,一座屋頂的瞭望亭回望這整座港灣,聽遊輪入港的聲音;一座十八米的空橋連接後方的登山步道。原始校舍有著清晰的結構韻律,以兩座樓梯區分為前、中、後三段。靠近入口的前段空間置入活化機能作為書店,呼應學校知識傳遞的功能,我們打通部份樓板及墻面,讓空間流動、讓山色漫入,書店是這座城市的閱覽室,迎接人們的大客廳。學校留下來的舊有課桌椅作為閱讀和休憩使用,和如織的遊客產生一種新的詩意連結。後段空間保留前幾年市府輕量改造的活化基地。中段空間則「廢墟化」場景,敲除樓板、鋁門窗、局部牆面及地面層的教室台度,延續廣場鋪面到建築體內,刻意模糊內與外的邊界。

山林和城市、過去和現在,均於此交會。老舊的黑板、斑駁的色彩、最初始的空間肌理,經由充滿敬意的態度敲除而被揭露,反而得再一次地被慎重凝視。走在從前孩童嬉鬧的走廊,進到以前授課的教室,個人的記憶被召喚滙入集體的記憶,成為社會整體潛意識。但願一個小學校舍的再生,能創造一條新的共生路徑、一個探索山海匯聚的通道,也是我們重新回看港灣歷史、想像城市未來的美麗平台。美好記憶的分享總能創造城市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