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初始希望以這個案例來探討長久以來思考中「形」與「意」的空間議題,形體的操作與意念的表達是建築思考的手段與傳遞空間的命題,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美學與空間有著極大的不同與發展。
西方建築的思考邏輯著重於形與物質的探究,講求辯證與科學的推理。從素描石膏像開始,光線、比例、配比,技法的研究,都是西方以方法論對美學所做的了解與認知,進而開始達到對空間環境的控制;而東方的空間觀則常由人本身的意念與想像出發,追求物質環境以外的滿足,探究空間能達到的境界。以山水畫為例,中國畫不在乎透視法與擬真性而寄情於山水畫中的意境,在山水畫中「可觀」、「可居」、「可遊」,畫中空間有了無限的想像。此外東方文化亦深受禪宗的影響,畫面中的留白,建築中的「院」都留下極大的「虛」與「空」,在這虛與空之間,「人」的想像可以與千古的時間與空間相聯繫。
東西方文明與建築空間的表達有著很大的差異,而在近代東方文明的崛起後,當代建築更產生極大的衝擊與變化。這次的設計藉用西方建築中幾何形體的邏輯認知與操作,和東方山水畫中的空間意念融合,期望以抽象的山水園林作為設計的主軸。
在中國園林中,廊道與牆一方面連接各空間,同時阻隔過度的元素。像浮雲一般飄在天空中若即若離的廊道,高低起伏,轉換人行徑的視角,也改變活動的情緒。外觀的形體飄浮流動的形體,輕盈如行雲流水,意圖顛覆量體在型態上的重量感。
設計初始就希望高低起伏的景觀能由外而內延伸,創造一個地景與建築型態交融的空間。由外而內緩昇的坡道帶動視覺的流動,貴賓室、櫃檯、吧台都在型體上化為抽象的山水,而水由外部不經意的流進室內,在墨鏡的交錯運用下,產生夢幻般的效果。空間的端景與視覺的高潮是一座黑色往上的樓梯懸在水面上,而由上方灑下的天光讓人在這裡與自然又再一次的相會。
設計的初始,便寄望以這個案例來探討長久以來「形」與「意」的空間議題,形體的操作與意念的表達是建築思考的手段與傳遞空間的命題,同時運用東、西方美學哲思的差異激盪空間創造的火花。
這次的設計藉用西方建築中幾何形體的邏輯認知與操作,和東方山水畫中的空間意念融合,期望以抽象的山水園林作為設計的主軸。設計初始就希望高低起伏的景觀能由外而內延伸,創造一個地景與建築型態交融的空間。由外而內緩昇的坡道帶動視覺的流動,貴賓室、櫃檯、吧台都在型體上化為抽象的山水,而水由外部不經意的流進室內,在墨鏡的交錯運用下,產生夢幻般的效果。空間的端景與視覺的高潮是一座黑色往上的樓梯懸在水面上,而由上方灑下的天光讓人在這裡與自然又再一次的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