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這門領域是屬於空間與形體的創乍,現今的趨勢是利用數位化電腦,不僅能快速立體成型所有的建築設計,也節省所有昔日可能必須反覆實驗所花費的時間、金錢與精力。對建築師來說,利用數位設計不僅能讓心中想法更真實的呈現,也讓所有造型都成為可能的思考方式。
國家美術館是大尺設計首件以3D數位虛擬設計的作品,「過去我們都是用AUTO CAD畫平而圖、立面圖、剖面圖,再搭配手工製作的模型,在直線、方形、圓形或圓弧的形體中,進行新建築及新都市空間的探索。」「但我們次想要翻轉基本建築定義,以數位來思維,解放以往元素界定分明的建築空間,創造另一種元素界定變化的新空間型態。」所以說國家美術館的空間概念是天馬行空的,透過電腦數位將概念完整的表達出來,「電腦不但可以輕鬆的畫出你所要的曲線,而且可以呈現主體的造型,而透過數位虛擬,空間也可以開始無形、非序。」
在設計國家美術館接待中心時,設計師藉由數位科技將自然界的流動幾何形式轉變成連續流暢的動態空間,透過人為方式創出室內與室外,明亮與黑暗,自然與人造風貌之間的對比,大器揮就的斧劈紋理,一如雕塑大師渾然天成的巨匠工藝,它們不僅在建築的正面營造出延伸的連續感,同時也強調出整個內部空間的透視深度;打破格律的雕塑感是空間的實驗;又天花板在空間內底端沿著牆壁變形後構成一雕塑體,一方面作為連接二樓樣品屋的樓梯,一方面而也表現出視覺上的景深;最巧妙的是,位於二樓的接待櫃台有兩組形塑而成的曲面結構,是利用鋼琴烤漆所製成,櫃台區塊的獨特形式,也是透過先進的3D系統先行建構而成的三度空間。
文學家用筆寫下故事,說書者用囗舌達故事,建築師也可利用特殊建築型體來說故事。透過獨特的建築物,建築師或是設計者能夠在建築物外觀造形上直接傳達出設計者的構想與理念,數位建築在造形的變化,促成了形體與線條的自由,引起更多賞者的興趣,進入建築物說故事的世界中,因而產生更多人與建築的共鳴。有趣的是,當墄市中陸陸續續出現各個建築個體之後,我們的城市風貌將會如何的驚人改變?而到那時我們所看到的環境已不只是天然景色,而是這些數位建築互相影響成為的風景,一如松德路上,國家美術館的接待會館,獨特造型不僅擦亮台北人的眼睛,也為台灣房地產接待中心文化的發展掀起一波美的漣漪。
(特約採訪:鄭秀枝)
本案藉由數位科技,將自然界的流動幾何形式轉變成連續流暢的動態空間,透過人為的方式創造出室內與室外,明亮與黑暗,自然與人造風貌之間的對比。
天花板在空間頂端沿著牆壁變形後構成一個雕塑體,一方面作為連接二樓的樓梯,一方面也表現出視覺上的景深;位於二樓的接待櫃台的獨特形式,亦是利用3D系統建構出的曲面結構,打破格律的雕塑感是空間的實驗。